首页 > 三年级作文 > 文章正文

小学作文网(小学作文网)(小学作文网(小学作文网)文章)

三年级作文 2023-06-06 09:00:500

教小学习有两个典型的错误:一是初稿拟好之前;第二,初稿完成后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形象地称之为“两头重视,中间缺失”。

作业开始前,老师习惯于“发号施令”,把“提出要求”当成“实施教学”。比如认真地告诉你,在这个练习中,要注意“叙述过程要清晰”、“事件要具体描述”、“真情实感要表达”。指令发出后,要求学生通过说“开始写作”来“按照指令行动”。教师有意识地脱离教学的第一现场。

初稿写好之后,全力做好“美容处理”,把它作为拯救写作质量的“救命稻草”。老师可能会代为修改,也可能会督促学生自己修改。所谓“修改”,更多的是文字的加工和打磨。比如在“说”字前加形容词,更丰富地表达为“怎么说”;再比如用成语代替词语,在陈述句前引用古文,或者进行半白半古的修饰...这种“制作技术”传播之快,范围之广,经久不衰,是因为容易产生混淆视听的“优秀构图”效果。

沉湎于两个误区,实施不当教学,无异于人为制造问题。

根据写作学术圈的分析,教师并不真正干预学生的写作过程,而是在学生写完之后诊断并开始写作教学。我们把这种写作教学称为“治疗性作文教学”。也就是说,是等学生作文暴露出各种问题再去做某件事,而不是在学生“拿到写作任务”和“完成写作任务”的时候进行有效干预,去引导和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合格的作业。“发号施令+做出漂亮的作文”直接导致教师主动放弃对写作过程的参与、监控和协助,使作业教学成为“教与不教一样”的无效行为。

停滞在误区中,让学生参与其中,类似于在“成人”表达的悬崖前徘徊。朱作人教授曾批评这种教学“不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”。王荣生教授直接称之为“小文人的话语”,并不无遗憾地说,“只注重两头而失去中间,使得我国中小学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”。

陷在一个误会里,源于误会。教师缺乏对写作全过程的了解,以至于作业教学的研究一直找不到突破的方向。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是一蹴而就的。尤其是涉及小学生的“作业”,重要的是要充分发展学习的过程,充分体验学习的阶段。写下一篇文章,至少包含5个阶段:

第一,前期写作。包括事前构思、选材、构思、文章的组织策划等。在这个教学阶段,教师不是单方面下达指令,而是组织师生头脑风暴,碰撞命题。让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写作灵感。失去预引导是第一个原因,急需完成。

第二,起草。当我开始写作的时候,我真的遇到了写作中真正的问题和困难。比如这个句子怎么表达,那个段落怎么组织,文章怎么组合。当下,老师的参与和陪伴起到的是咨询的作用,老师是学生的“学习伴侣”。

第三,修改。第四,修改。这是两个不同的环节,即修改不等于修改。之前的错误是用加工、打磨、叠加修辞等修改程序代替修改。修改是单词的微调。修改是对文章进行“操作”。比如换材料更符合主题的需要;换个主题,更有传播价值,富有正能量;改变结构,更有助于读者接受;改变文体,用更合适的方式呈现写作内容等。修改,在文章顶部做修改;修改,在文末做更正。

最后一个环节是:出版。以统编教材为例,三至六年级的60多道习题几乎都给出了“出版”的提示。比如给同龄人读书,给家长读书,和同学交流读书,在班级的墙报上发帖,投稿。出版形式的多样,出版过程的实施,都是为了让作者在练习中有成就感。发表,不仅仅是指把类型写成文字,还要把文章公之于众,让作者自己发现读者阅读、关注、语义传递中的问题。只有找到问题后,才有助于进入第二次修改,或者彻底颠覆初稿,“撕了重新来过”,进入二次创作。修改-修改-发表,让作者体会到真实写作的精彩。

基于对写作过程的了解,如何走出误区的大致思路也浮出水面。

教师不仅要“两头兼顾”。不要随便发号施令,事后也不能单方面赔罪。在整个写作过程中,要注意“教”的随机嵌入和有效指导与学生写作实践的融合。另外,及时反馈练习阶段的成绩和问题,可以实现教、写、评一体化。写作前,师生共同讨论,确定写作思路;起草时,老师全程陪同,及时发现典型问题,帮助解决;在文章写作的关键节点,还可以暂停,给予集中辅导,帮助学生度过写作难关;后期制作阶段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修改,反馈问题,对过程中发现的个性化表达进行表彰。

在有效的写作教学中,教师类似于“篮球教练”,时刻在场,充分关注,发现问题,主动辅助。在整个过程中,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新一轮的练习。

当教师对习题教学的认识发生变化时,就能走出误区。好在统编教材的颁布,在关键时刻送来了强大的助力,起到了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预期困难的作用。教材的练习页是统一编的,每次都留一页完整的书面表达。教材明确提供了一个建议支持,建议学生“怎么写”,明确提出“推进什么样的过程”;给出了图表支持,可以借助图例、表格、图表、提纲等将前期设计思路可视化。

还原写作的正当过程,让“教”与“写”与“评”相互嵌入,让学生充分、真实地参与到作业的全过程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,共同走出作业教学的误区,体验学习真正的快乐。

(作者是闽江师范学院教师)

中国教育报2022年3月31日第4版

作者:何洁

种子作文网为全国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,免费帮同学们审核小学作文,评改核小学生作文

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,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,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!

Copyright 2010-2022 种子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2017751号-3 网站地图